他们,荣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!
编者按
2023年北京教育系统
“育人榜样(先锋)”评选中
基础医学院万有
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
第一医院杨尹默
肿瘤医院吴楠
荣获“教书育人先锋”
他们或躬耕教学一线
或临危挺身而出
或奉献支援边疆
或以身作则树人
爱岗敬业,坚守初心
用忠诚和热情
写就师者担当
万有:传智慧道,解人生惑
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万有教授
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、神经生物学系主任、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。近五年获得北京大学“十佳教师”、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、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指导教师等荣誉。
工作近40年,万有始终坚持爱国爱党爱北医,忘我工作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他严谨务实、敬业创新,在领域内顶尖级期刊发表科研成果并多次获奖;他热爱教育事业,一直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线教学和指导工作,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。
早年间,万有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做研究。有人劝他留在美国,他说:“我要回国教学生,将来给中国老百姓看病。”
疼痛,尤其是慢性痛,困扰着数以万计的患者和医生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对慢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既是国家需求、也是神经科学前沿领域。万有从事疼痛与镇痛机制研究,率先开展外周神经纤维HCN离子通道和TRPV1受体参与慢性痛的分子机制研究。他的课题受到科技部“973”项目等30余项基金资助,已发表论文160余篇,成果获国际疼痛学会“疼痛研究杰出奖”、北京市科学技术奖、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。
2001年,万有带领团队创立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。他对教学一丝不苟,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,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、专业素养,更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、缜密的学术思维、扎实的科研技能等“做事”能力,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家国情怀。在科研与品行并重的培养理念下,团队成员互帮互助,攀登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,神经生物学系获得“北京大学医学部师德先进集体”。
一个优秀的人会带领周围的人形成更优秀的团体,这是万老师的“万有引力”。
作为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,他落实三全育人,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,主讲入党积极分子、发展对象、新生教育、党支部书记培训等党课,常态化进课堂,参加学生活动。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担任院长期间,他带领班子实施学院综合改革,推动科研团队建设。学院工作步入新阶段,处于国内基础医学学科领先地位。深受同事和学生尊敬的他,是大家心目中教书育人的师长和榜样。
詹思延:育人为本,启智润心
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
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,主讲课程和主编教材获国家级奖项,两次被评为“良师益友”,两次获得“优博导师”称号。领衔国内药物流行病学研究,带领师生科学抗疫,获 2020年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。
在流行病学领域执教三十余载,她启智润心,厚植家国情怀,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潜心科学研究;在疫情防控紧要关头,她建言献策,为国家培养公共卫生领军人才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公行天下、卫戍健康”,带领学院整体团队争创一流。
深耕教学数十年,詹思延深入钻研、精益求精,积极参与教学改革。针对医学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,她率先为本科生开设《循证医学》课程,组织学生成立循证实践小组,开展小型临床科研活动。在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中,她不仅协助完成课程编制,还在系统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,受到学生好评。
秉持“师之有道,德以树人”的教育理念,身为系主任的詹思延带领学系教师投身教书育人,2019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团队,牵头课程获多个奖项。她积极推进教材和学科建设,担任多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副主编和编委,致力于我国流行病学教材体系建设。她治学严谨,致力创新,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、卫生部和国际合作多项课题,在政策层面探讨构建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,牵头制定团体标准,为规范我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指引。
新冠疫情中,她挺身而出,带领学系30余名师生持续90天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,为全国疫情数据的即时汇总、更新和发布作出贡献。团队展开新冠疫情科研攻关,取得丰硕研究成果;撰写政策建议,报送支持国家部委决策参考,为国家防控战略建言献策;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,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经验。
从2022年接任学院院长以来,詹思延组织全院讨论、排兵布阵,认真承接放权改革工作,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方案,在更高起点上推动“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”学科建设。她作为牵头人获批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建立项,实现了平台建设的重要突破,为公共卫生学院的腾飞奠定重要基础。
杨尹默:言传身教,育人于行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尹默教授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。2019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、2020年获第四届国之名医盛典“国之名医,卓越建树”奖、2021年获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“金柳叶刀奖”、2022年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。
杨尹默是知名胰腺外科专家,他以高尚医德获患者信任,深受学生敬佩。既坚持临床教学传统,又对医学生诊疗行为予以特别的保护。他重视临床和基础研究结合,鼓励青年医生发出中国声音,着力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。
杨尹默是一位以身作则、事必躬亲、言传身教的严师。从事胰腺外科工作30余年,胰腺癌号称“癌中之王”,恶性程度高、预后差,手术难度大,需要精湛的技艺,以刀尖在大血管上起舞,每一步都如履薄冰。杨尹默带领胰腺外科团队每日查房,亲自掌握患者的第一手资料。见到主刀医生在床旁忙前忙后,病人心中也有了安全感。付出终有回报,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被主流媒体报道,并作为罕见案例发表在学术期刊,获得患者和学界的肯定。
在同学眼中,杨尹默是一位热心基础研究、追求疾病真理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导师。他常说:“外科医生要能拿得起刀,握得了笔,既要做好临床工作,也要重视基础研究。”
青年时代,杨尹默奔赴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开展胰腺癌基础研究工作。回国后,他先后主持八项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”项目、三项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”项目、两项“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”,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4篇,其中SCI收录44篇。
善之本在教,教之本在师。拥有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,治病救人、教书育人是他的使命。作为医生,他培养青年医师成长为合格的外科医生;作为博士生导师,他在实验室躬身探索,带领博士生攻克科学技术难题;作为胰腺外科学术带头人,他撰写胰腺外科诊疗指南、建立中国人胰腺癌大数据,为青年医生发展提供平台、指明道路。
吴楠:以身垂范,支援边疆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楠教授
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,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西藏大学优秀援藏干部。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,主编出版多部书籍,参与多部教材和指南的编写工作。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吴楠坚持致知格物、身体力行,践行医疗事业为人民、教书育人为未来的理念。
2018年3月,吴楠响应党中央和中组部号召,受教育部和北京大学师生的重托,来到西藏大学医学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,全面负责学院行政、教学、科研、学科建设等工作。针对西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困境,他开拓思路、改变观念,调整结构、寻求突破,向国家标准看齐,实现医教协同高质量发展,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。
在西藏大学医学院一年半的时间里,他始终秉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坚韧不拔、求真务实的原则,为推动西藏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不懈努力。他提出“对西藏高等医学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”,得到教育部回复,并获“北京大学参政议政服务发展同心奖”优秀成果。
临床教学工作是严谨繁巨的,吴楠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都全面详具、因材施教,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,只要学生有创新思路,都会得到相应的答疑解惑和支持。从第一次上手术台到独自完成人生第一台手术,他关注学生的技能提高,在手把手教学中带学生成长。师者如父般引导学生谨慎磊落做人,为社会培养新一代健康阳光、能力卓越的术道兼修之才。
除了临床技能的培养,吴楠还十分注重学生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的训练。从SCI文章的书写到毕业论文的完成,他始终秉持对学生负责的态度,实时掌握科研题目进展,逐字修改、反复推敲,以渊博学识和宽广胸怀引领学生打破瓶颈,克服困难,稳步前进。研究生培养需要创新,通过开展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系列活动,推进研究生培养由“过程标准化”到“内涵标准化”转变,注重思政建设,落实立德树人,为加强医德医风教育,塑造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提供了新路径。
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
来源 / 《北医》报2023年9月30日第2版
素材 / 医学部工会、基础医学院
公卫学院、第一医院、肿瘤医院
编辑、排版 / 王静宇、武慧媛